爆料人趙先生是河南省鄭州市人,。
從兩三年前開始,,康師傅開始開展有獎促銷活動,打開康師傅茶飲料后,,瓶蓋內經常能夠看到“再來一瓶”的字樣,,消費者可以拿著瓶蓋免費換取一瓶相同的飲料,康師傅也憑借“再來一瓶”的營銷策略,,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
“再來一瓶”被爆開蓋尋獎
近日,一篇《康師傅飲料有嚴重的產品缺陷,,后患無窮》的帖子出現(xiàn)在了貓撲,、鳳凰、天涯等各大網站的論壇里,,帖子在貓撲的點擊量達到30多萬次,,問題直指康師傅“再來一瓶”的瓶蓋。沒有中獎,,再原封不動地擰回去,,沒有一絲開啟過的痕跡。舉報人得知這一情況后,,先后數(shù)次,,通過各種途徑向康師傅和有關部門反映,康師傅方面與舉報人接觸幾次后便杳無音信,。據(jù)爆料,,國內相當一部分人,為了挑選康師傅“再來一瓶”的中獎飲料,,可以輕松地將康師傅飲料的瓶蓋擰開,,中獎了,自己免費飲用,,或者贈與親友免費飲用,;
趙先生夫婦起初只是感覺有些蹊蹺,但也都沒有放在心上,。趙先生告訴記者,,自己主要經營大蒜生意,妻子在鄭州市經營著一家超市,,自家超市近年來一直經銷康師傅茶飲料,。最初康師傅茶飲料銷售不是很好,從兩三年前開始,,康師傅開始開展有獎促銷活動,,打開康師傅茶飲料后,,瓶蓋內經常能夠看到“再來一瓶”的字樣,消費者可以拿著瓶蓋免費換取一瓶相同的飲料,,康師傅也憑借“再來一瓶”的營銷策略,,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自從廠家的“再來一瓶”活動開展后,,趙先生經銷的康師傅茶飲料也有了明顯的增長,,到了銷售旺季,每天都能銷售七八箱,�,?墒牵詮慕衲�“五一”開始,,他意外地發(fā)現(xiàn),,超市里的康師傅茶飲料銷量有了明顯下降,一些老客戶也時常反映中獎率低,。
康師傅有兩種瓶蓋,,一種是可以直接用錐子打開的,一種瓶蓋則必須用一套小器具才能夠打開,。趙先生有一套這樣的工具,,據(jù)他講是一位圈內好友訂購后送給自己的。三個月前的一次聚會上,,幾位經營超市的朋友閑聊,,無意間趙先生知道了中獎率下降的答案。瓶蓋內有“再來一瓶”的不僅可以白喝,,根據(jù)廠家的規(guī)定,,每14個獲獎瓶蓋可以兌換一箱飲料(15瓶/箱),有些代理商和經銷商就開始挑獎,。最初的方法比較簡單,,只要拿起瓶子沖著太陽,就能很快地分辨出來,�,?墒呛髞韽S家把里面的字體縮小了,用傳統(tǒng)的方法無法挑獎,,也就有了現(xiàn)在的“開瓶尋獎”,。
采訪中,趙先生現(xiàn)場進行了演示,,一種是用錐子,十幾秒的時間,,瓶蓋就被完整地開啟,。另一種方法也十分簡單,,是用一個簡易的裝置,隨著螺絲的轉動,,“砰”的一聲響,,本應該留在瓶嘴上的防盜環(huán)和瓶蓋一起被拔了出來,防盜環(huán)和瓶蓋非常完整,,仍然緊密地連在一起,,兩者之間的觸點沒有任何變化。瓶蓋重新封閉以后,,從外表看,,根本就看不出任何開啟的痕跡。按照趙先生演示的方法,,記者先后用兩種方法進行了操作,,同樣,瓶蓋非常的完整,,記者將里面飲料清空,,分別放入煙頭后注入自來水,將瓶蓋進行封閉,,如若不看里面的煙頭和水的顏色,,從外觀很難將注水的飲料瓶和成品進行區(qū)分。
對于趙先生“開瓶尋獎”的說法,,長沙新聞網曾進行過報道,,品質服務主管寧耀華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由于沒有進行市場調查,,無法證明“瓶蓋可以撬開”與“兌獎率下降”具有直接關系,。當初,聽到“開瓶尋獎”的消息后,,趙先生感覺很震驚,。“瓶蓋打開以后再重新擰上,失去了原廠的包裝條件,,天熱時幾天就可能變質,,產生絮狀物,飲用后對消費者身體造成危害,。”令趙先生更為擔心的是,,這種技術很簡單,而且已經在圈內和親朋好友間傳播了很長一段時間,,長此以往,,懂得這種技巧的人會越來越多,可能會呈幾何狀暴漲,。一旦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掌握,,后果不堪設想,。
淡定的康師傅
通過電話聯(lián)系未能解決問題, 8月29日凌晨,,趙先生分別給康師傅媒體關系部,、消費者服務部、投資者聯(lián)絡部,、總裁室陳瑞芳特助共四個部門,,各發(fā)了一封電子郵件。 發(fā)現(xiàn)“開瓶尋獎”的情況后,,趙先生從網上查詢到了康師傅的客服電話,。電話接通后,客服將電話轉接到了負責生產的部門,。據(jù)趙先生口述,,電話接通后,話筒里傳來了一位女子的聲音,,但他還未開口,,這名女子就開始詢問趙先生是否投訴瓶蓋的問題,她告訴趙先生他們是負責生產的,,瓶蓋的事情不歸他們管,。
郵件發(fā)出第二天,康師傅河南大區(qū)品質服務主管寧耀華和趙先生取得了聯(lián)系,。 在郵件中,,趙先生提出康師傅存在產品缺陷,希望公司高層重視這個產品漏洞,,并快速采取措施,,堵后患于源頭,以免蒙受重大經濟損失,,影響貴公司品牌的可信度,。
在郵件中,趙先生還特別強調,,這種漏洞不處理,,會降低該促銷活動的力度,使該產品失掉了原廠包裝的條件,,讓飲料變質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如果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后果不堪設想,。還建議公司高層參考類似瓶中蒼蠅,、瓶中蜘蛛的報道,像此等質量問題,,如果改進了生產工藝,,就可以杜絕此類現(xiàn)象的發(fā)生,,消除了企業(yè)潛在的隱患。
9月2日,,寧主管帶著一名業(yè)務代表在一家咖啡廳和趙先生見了面。初次見面時,,寧主管也十分有誠意,。在咖啡廳內,趙先生進行了演示,,他在幾瓶康師傅飲料中放置了煙頭,。據(jù)趙先生口述,當時寧主管和那名業(yè)務代表也感覺很驚奇,,他們兩人還拍了照片,,并承諾馬上向康師傅總部反映。
9月14日,,趙先生再次給康師傅媒體關系部,、消費者服務部、投資者聯(lián)絡部,、總裁室陳瑞芳特助發(fā)了電子郵件,,指責該公司產品存在重大的潛在質量安全隱患,公司卻置廣大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于不顧,,并提出該公司產品缺陷不是個案,,其他品牌同類產品極有可能存在類似問題。作為中國飲料品牌的龍頭,,建議康師傅能夠首先把一些潛在的產品漏洞及時堵上,,趙先生也愿意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他在郵件中特別提到務必將情況轉給魏應州董事長,。初次接觸,,趙先生一度被康師傅的辦事作風所折服,他感覺康師傅辦事效率非常高,。然而,,自從那次在咖啡廳見面后,康師傅方面便沒了音訊,,趙先生的投訴石沉大海,。其間,趙先生曾撥打寧主管手機,,但是寧先生既沒接電話,,也沒有回電話。在趙先生的電腦里存有一份寧主管和趙先生的通話記錄,,上面顯示,,在 9月1日和2日兩天內,,二人通話三次。按照單據(jù)上顯示的電話號碼記者打了過去,,當確認對方為寧主管后,,記者將情況和寧主管進行了溝通,寧主管表示他不清楚這件事情,,自己正在外地出差,,要求記者改日再與其聯(lián)系,隨后便掛了電話,。
第二封郵件發(fā)出后,,康師傅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趙先生又發(fā)了第三封郵件,,郵件同樣沒有得到回應。
9月19日
向質監(jiān)部門“求援”
9月20日,,趙先生將自己了解的情況向國家質檢總局產品缺陷管理中心進行了網上投訴,。提請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停止生產和銷售康師傅系列飲料,;改進康師傅系列飲料的產品包裝設計,;對已經銷售的康師傅系列飲料,全部召回,,并予以銷毀,。幾天后,趙先生得到回復,,“您所反映的問題產品不在我中心受理范圍之內,,請向其他相關部門反映。”
趙先生保留了當初向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反映時的通話記錄和錄音資料,。通話記錄顯示,, 10月8日14:30到16:26期間,趙先生斷斷續(xù)續(xù)在和01012365和037112365聯(lián)系,。 10月8日,,趙先生撥通了鄭州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熱線12365,工作人員解釋受職權所限,,建議向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反映,。
當時的錄音顯示,電話接通后,,趙先生向工作人員反映,,康師傅飲料存在質量隱患,他認識的好多人為了挑里面那個“再來一瓶”的獎,把康師傅瓶蓋完整地取下來,,然后看是否有獎,,如果有獎就自己喝,或者讓朋友免費喝,,如果沒有獎,,再原封不動地擰回去。茶飲料打開以后,,失去了原廠的包裝條件,,有可能會變質。另外,,像這種情況如果被那些反社會的分子利用以后投毒,危害相當大,�,?祹煾颠@種促銷活動已經開展多年,許多人都會這種技巧,,建議改進康師傅瓶蓋,。
一位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將電話轉接給了一位姓楊的處長,。電話接通后,,趙先生將情況進行了反映,楊處長詢問趙先生是否有法律依據(jù),,他建議趙先生咨詢食品處,,他表示國家對生產環(huán)節(jié)和外包裝都有要求,如果食品法沒有要求,,企業(yè)是不會改正的,。
當天,趙先生來到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12365投訴接待中心,,楊處長親自接待了他,,趙先生按照楊處長的要求當面“打開”了一瓶康師傅綠茶的瓶蓋。趙先生告訴記者,,親眼目睹瓶蓋開啟后,,楊處長仍表示,“康師傅的瓶蓋問題,,是不是產品缺陷,,你說了不算,得有法律依據(jù)才行,。”
對于瓶蓋究竟是否存在缺陷,,康師傅方面一直未能給出趙先生合理答復。趙先生為記者提供了一份他和寧主管之間的電話錄音,錄音資料顯示,,對于沒能及時給趙先生回復,,寧主管解釋自己休婚假。電話中,,趙先生提出的產品缺陷,,寧主管也沒有進行否認,只是和趙先生協(xié)商能否從公司申請一部分費用或者補償些飲料,,來妥善處理這件事情,。
11月14日下午,趙先生,、寧主管和康師傅另一主管再次去了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楊處長的辦公室,。三人就瓶蓋存在的缺陷問題當面進行對質。對于趙先生的質問,,康師傅的寧主管啞口無言,、無以應對,楊處長氣得拍起了桌子,。楊處長提出第二天8點半來他辦公室,,他領著去食品處。
回到投訴接待中心后,,楊處長解釋,,康師傅飲料是按照國家相關標準生產的,不存在產品缺陷問題,。當時趙先生提出,,國家產品質量法規(guī)定,未按照國家標準生產的產品,,肯定是缺陷產品,;如果國家還沒有出臺相關生產標準的,如果有消費者反映,,或者企業(yè)自己發(fā)現(xiàn)了,,產品制造上或者設計上存在不合理的不安全性,也屬于產品缺陷,。離開楊處長的辦公室后,,趙先生在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大門口觀察,康師傅的兩位主管約1個小時后才離去,。第二天,,趙先生再次來到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楊處長只是讓趙先生在五樓食品處辦公區(qū)走廊盡頭等候,,結果等了三四十分鐘,,最后,,他獨自一人去了食品處,趙先生沒能正面接觸到食品處的工作人員,。
雙方一番爭執(zhí)后,,楊處長建議趙先生去當?shù)毓ど趟对V或者找產品質量鑒定機構做鑒定。最后他表示,,趙先生反映的情況應該屬于工商局管轄,。
河南省工商局12315投訴接待中心工作人員詳細詢問情況后,立即向上級領導作了匯報,,并給予明確答復,。工商局答復,趙先生投訴的康師傅飲料瓶蓋存在缺陷一事,,應屬于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管轄,,因為工商局是管理銷售環(huán)節(jié)的,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是管理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康師傅的瓶蓋出現(xiàn)問題,,應歸于生產環(huán)節(jié),建議繼續(xù)去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投訴,。并建議趙先生可以向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監(jiān)察部門舉報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12365投訴中心行政不作為。
趙先生隨后來到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并找到了監(jiān)察室的相關領導,,監(jiān)察室領導立即召集食品處處長和執(zhí)法處長前來處理此事。質監(jiān)局三位官員最后表示,,趙先生反映的情況不屬于投訴,,只能叫做建議,建議康師傅企業(yè)改進瓶蓋設計工藝而已,。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也只能把康師傅飲料的“瓶蓋”問題,,當成建議向康師傅企業(yè)反映。具體康師傅企業(yè)改進不改進,,一是企業(yè)可能需要時間,;二是國家沒有法律規(guī)定,來強制康師傅企業(yè),,就這個問題進行生產工藝的改進,。最終,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建議趙先生向河南省工信廳產品包裝協(xié)會反映情況,。
瓶蓋隱患何時才能糾正
無奈之下,,記者掏出了“康師傅”,請求保安人員拿著“康師傅”前去請示,,后記者被告知直接去食品處,,記者到達食品處后又被告知,“記者采訪需要辦公室人員陪同。”記者再次返往九樓,,來到九樓后,,記者再次懇求保安前去請示,從主任辦公室出來后,,保安人員告訴記者,,“主任忙,等會吧,!”記者到達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的時間是下午3點左右,,一直到了4點多鐘,在辦公室人員的引領下記者來到標準處,,標準處一位李處長表示自己主管農業(yè),,對包裝業(yè)務不懂。12月2日,,記者拿著裝有自來水和煙頭的“康師傅”來到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12365投訴接待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楊處長休假,。隨后,,記者來到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九層,希望辦公室能夠安排采訪,。在九樓電梯口,,記者被保安人員攔了下來,記者說明來意后,,保安人員前往辦公室進行請示,,后記者被告知,負責宣傳的馬主任不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對于瓶裝飲料現(xiàn)在是敏感時期,據(jù)媒體報道,, 11月28日晚,長春市民劉某與其子楚某飲用可口可樂美汁源果粒奶優(yōu)(清新草莓口味),,相繼發(fā)生疑似食物中毒,,經120送往醫(yī)院救治,劉某昏迷,,楚某死亡,。臨床診斷疑似有機磷中毒,。經公安部門檢驗認定,剩余飲料中含有劇毒殺蟲劑,。
康師傅茶飲料開啟方法簡單,,而且已經有了專門的工具,趙先生告訴記者“這些技巧都是從南方傳過來的,,局部已經開始擴散”,。對于目前的這種市場狀況,他始終有一種擔心,。近兩個月來,,趙先生曾多次在各大網站發(fā)帖,指責康師傅瓶蓋存在的缺陷,。據(jù)悉,,公安部門通過技術檢驗和調查,初步確認,,“11·28”飲用美汁源果粒奶優(yōu)飲品中毒案件是一起危害公共安全的投放危險物質案,,俗稱“投毒”案件。雖然,,案件的具體細節(jié)還沒有公布,,但是,這種現(xiàn)象卻十分值得關注和反思,。
其間,,他曾接到一位自稱康師傅瓶蓋提供商的人打來的電話詢問情況。按照當初趙先生存下的手機號碼記者撥通了電話,,接電話的男子聲稱自己主要經銷生產康師傅瓶蓋的設備和模具,。記者分別提到康師傅瓶蓋存在的安全隱患和近日在長春市發(fā)生的這起事件,,這位男子解釋說,,投毒不僅可以通過瓶蓋進行,通過瓶子的底部也可以做到,,并且還向記者介紹了通過底部投毒的具體操作方法(因涉及犯罪操作過程不做詳細解說)。
對于瓶蓋可以輕易開啟,,這名男子沒有給予否認,,他告訴記者這種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但是成本比較高,。
據(jù)這名男子介紹,,瓶蓋如果具備一次性使用功能,這個問題就能得到解決,。他舉例說,,比如金龍魚色拉油的瓶蓋,,這種瓶蓋是防偽的,,具有一次性功能,,這樣的瓶蓋就不會被輕易打開,,但是色拉油幾十元一桶,,利潤非常高。但是,,飲料利潤很小,,原本就掙不了多少錢,如果改用一次性的防偽蓋,,企業(yè)就會賠錢,。
12月1日,,記者來到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總部,。傳達室工作人員經過一番聯(lián)系后告訴記者,,負責宣傳的人員沒在,,要求記者留下采訪提綱和聯(lián)系方式。
12月2日,,記者收到一份署名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公關部的郵件,,康師傅方面在郵件中寫道,“關于近期發(fā)生的個案,,請理解我公司不便妄加評論,;對于任何通過非廠家認可的方式在任何產品中置入異物,已經屬于法律管轄的范圍,,任何負責的廠家都會協(xié)請有關單位介入調查,;任何有助于確保食品安全的生產工藝,身為負責任的廠商,,康師傅都會經過審慎的評估后予以采用,并備有一套相應的程序協(xié)助經銷商進行銷售,,讓消費者安心食用我公司產品,。”